close


 

火線交錯是一部,

各故事線分別進行,

又互有關聯的電影,
是電影敘事的方式之一,
曾經看過
 狗男女(Go)”
隨心所欲(Playing by heart)”
11:14
衝擊效應(Crash)",
孟買日記(Dhobi Ghat)”等
都是這樣的敘事方式,
是我最喜歡的類型。


BABEL是聖經中的故事,

講述人類合作建立一座通往天堂的梯子,
想證明人類也能擁有上帝的神力,
被上帝知道後,祂創造了語言,
並將人類分散四處,
以致於人類之間難以溝通。
這部電影的母題便圍繞在溝通與誤解。
而也如聖經故事所示,
人類僅是被不同人種、不同語言、不同文化所拆散,
但本質上,我們都是人,沒有太大的差異。



  導演用寧靜的方式讓觀眾去體驗整部片的戲劇性,
像是在教堂裡,人們被引導以平淡的心態,
去看待人生的苦痛,以求得救贖;
平靜的方式,也顯得比較寫實,
美國妻子中槍的慌亂、
墨西哥保母逃避警察的情節、
警員處理槍擊事件
關於摩洛哥人的故事
以及用日本女孩主觀觀點看待東京城市生活的橋段,
風格沉穩內斂,沒有好萊塢式的搧情手段。
 




因自己身處東亞,
對於日本的那一段比較能有所體悟,
片中日本少女Chieko在物質都市生活中,
尋找自我認同的經驗,
相信許多台灣人應該不陌生。
這部片是我看過沒有將東方刻板印象化的西方電影,
更加突顯導演的客觀性和對文化的敏感度。
同樣的事也會發生在美國,
如"美國心,玫瑰情(American Beauty)"中,
不切實際的高中女孩Angela
也因虛榮造成的不安全感,
打出美色牌,進而顯現寂寞的心理。
相似的事件發生在刻板印象保守的東方人身上,
卻不顯得突兀(由其指日本少女裸露那一段)
因為導演一開始就強調東京不遜於
美國大都市的繽紛都市背景,
且強調日本少女的主觀世界,
一掃非亞洲觀眾對亞洲人/日本人的刻板印象。
導演對文化的細微觀察和寫實呈現,
成功穩住電影的說服力。
相信擁有片中其他人物類似背景的人,
對於片中的其他狀況也會有所共鳴。



本片適合處於工商業社會,
不滿足且不斷抱怨現有生活的人看,
當你看到墨西哥奶媽請假回家參加兒子婚禮,
所遇到的災難;
看到摩洛哥人的居住環境以及與死神鄰居的生活;
看到日本少女富裕但寂寞的生活,
可能會開始省思"有沒有車和房子"、
"同事的工作比自己輕鬆"
等是不是有意義的憂慮。
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he Hipster 的頭像
    The Hipster

    Millennials

    The Hip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